1. 课程介绍
  2. 课程特色
  3. 课程教学团队
  4. 教学大纲及课件
  5. 教学案例及习题
  6. 学生作业交流

 

 

 ►直取本质性概念,突出教学内容。研究生教学阶段最忌讳的是讲授的“面面俱到”, 填鸭式的“面面俱到”、文字形式的“包罗万象”,使得课堂乏味无趣,课堂效果“黯然失色”。因而抓住课程本质、领悟管理理论体系概念、命题及其相互联系,激起学生的兴趣、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是课题教学最要紧的工作。于是,课堂的重点放在了案例身上,本课程改革的内容紧紧围绕着这5个大案例,通过对案例的透彻分析使同学们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。同时,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使得同学们在“当代企业对初级管理人员的要求、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、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基本能力和素质”方面的能力提到提升。

 ►注重实际应用,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。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教学中,师资团队大胆突破,开展多种教学实践活动,如组织硕士研究生学生去企业调研,了解企业基本情况,由学生所见、所闻、所感,写出报告,分析企业的战略、企业文化、企业中员工态度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等。主讲教师推荐研究生相关书目,通过拓展阅读和学习开阔了研究生的视野,了解实际中的管理知识。还有授课教师组织学生以“最成功的一次组织经历”为题,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组织管理活动等。这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使硕士研究生学生亲历亲为、感同身受,把学生们个人的管理情感、感悟有效融入到管理理论课题学习之中,同时同学们用自己的内心感受知识、同化知识、运用知识,这是一个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好方式的表达,这更是提升教学质量、优化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。

 ►在研究生的课堂上,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。调研企业,了解企业的文化、战略、竞争优势等,在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,学生要自己组织语言,融入自己的想法,尽量将它生动形象的讲出来。不生动形象课堂分享就会失去生机,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定是有逻辑的,能够清楚讲出所调研企业情况的同学定是深刻把握了管理的知识,分享给大家,大家各抒己见、“头脑风暴”,思维撞出的各种不同的观点,有些是笔者备课时没有想到的,笔者往往也“稀里糊涂”加入这“是非”的讨论中,难免由于“掌舵”的身份,成了“真理”的主宰者。因此,本课题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尽量保持中立状态,由研究生学生共同讨论出结果。最终,学生们交换了思维,收获不同观点,知识和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。从教学中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,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乐于调研、分享。虽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些有顾虑的,或者说这小部分同学还不能接受这种上课方式。究其原因,授课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主要是因为这少部分同学,还沉浸在以往的学习方式之中,不能接受这种知识构建不系统的教学方式,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,课程教研组一直在反思教法,希望能调动起这少部分同学的积极性。